close

戲名:迴夢(Lalaksu)

演出:原舞者

時間:10/9 14:30

場地:華山19142三連棟

 

阿里山鄒族樂野村的知識份子高一生,在日本統治下積極推動現代化,卻因為政治氣氛的改變而入獄,無緣和家人相聚,到死後魂魄永遠依附阿里山的山林。

全劇以一首首歌曲串連而成。有鄒族民謠、日文歌曲等等,許多都是高一生本人所譜寫,加上演員們富生命力的歌聲,直接而有力地撼動我的。歌曲穿插起來的情節並非線性發展,由童年的探索,青壯年的追尋與幻滅和老年高一生的感嘆以及妻女的思念交錯發展,分成裂、夢、山、迴四幕,在各幕開頭投影出抒情的文句,揭出各幕主題。

一開頭老年與青年高一生輪流說話,穿著日鄒混搭衣服的老高說著鄒族語,穿著傳統原住民服飾的小高卻說著日語,顯露內心對文明的嚮往。幼年的小小高純真悠遊於大自然中,也是建構認同的基礎。當成人將象徵文明帽子交給他,他不拒絕,反而戴著他繼續遊戲。其他人則在一陣好奇後忿而拋開帽子。高一生的理念不是全族人都認同,相《賽德克˙巴萊》主角展現野蠻的驕傲抗日,而高一生是崇尚日本、渴望進步的,讓我用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原住民被日本人治理的看法。

割捨親情,獄中高一生一封封用字樸實、語調懇切的家書,字字句句觸動著人。高一生妻子和女兒的歌唱也相當出色,還有燈光、走位的安排。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:兩夫妻各自爬上靠置在反方向柱子上的梯子,。這齣戲的劇本其實非常單純,也許因此可以更直接在肢體、歌聲中投射出力量。

在戲中火車算是相當重要的元素。小小高在鐵道邊玩耍,對生活的變革充滿好奇;成人後火車是流離,也是抵達夢想的必經過程。家書裡的一句「我在家的最後一夜,夢見我從火車上跌落」也許是價值的迷失、情感的失落。火車搖搖晃晃,人的處境顛沛流離。

表演空間蠻特別的,三面台,舞台中間還有房屋原本的柱子,以竹竿裝飾。舞台的應用十分巧妙,以單一素材做出簡單的方塊、梯子,運用動作、隊形變換去發展各種空間的可能性(例如拉出高低位差,製成床、欄杆、椅子)。地板上流動自如的投影也相當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oolmay21 的頭像
    coolmay21

    淵穆光華

    coolmay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