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早在營隊消息正式發布前就密切注意著烏鴉邦的活動,當時剛接觸到校園民主的概念,並沒有很深刻的認識;因為讀過不少烏鴉邦成員的精采論述,加上偉大的好奇心,便熱血地報名參加了。(我要補充解釋「覺得好像很嚴肅其實很好玩」這句話:原先覺得這主題是比較狹窄的,比第一次營隊的課專深,且在寒假營隊中獨具異議色彩,想像起來並不輕鬆,也根本不知道會怎麼上課。不過實際體驗後,那樣的學習是很扎實的,從理論到模擬實作,涵括概念的建立與經驗討論,整體非常完整,結束後是裝著滿滿的思考和愉快回家的。)

  經過特別的暖身後(多特別?請參考其他夥伴的心得),大家便溫馨地在榻榻米上圍圈圈討論,提出校園現存的問題、分享經驗和建構對理想校園的想像。也許是和學生切身相關的話題,或者大家都被壓抑太久了,討論的氣氛相當熱絡,聽到了不少血淋淋的事實,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。學生反抗學校壓迫的事情我耳聞過不少,卻沒有任何實際衝撞學校的經驗,可能從小就被灌輸「只要乖乖遵守,就不用怕那些規定和懲罰。」的觀念;而規定未必是正確的,看來合理的規則也可能成為變相的壓迫。始終沉默的我,隨之反省起所處的校園環境,同時思索現階段的自己,究竟能做些什麼?

  牧羊的「校園真的愛守法?」是我腦子轉得最兇的時間,關於法理、正義的辯論分析,意識到自己這方面知識的不足,意外燃起深究法律的熱情。(偷偷覺得牧羊不僅是個法律人還是個戲子,平和的表面下其實深藏表演的潛力。)同樣是理論性課程的是隔天小幽校園民主。就像建好大砲的基座一樣,任何行動背後必然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理論支持,才不會輕易被擊潰或誤導,清楚傳達想法外也可以說服更多的人,凝聚更大的力量或使組織更扎實;而其餘的行動方針是使用武器的方法,攻防戰則類似模擬經驗的累積(國防演習?)學習做好完善的準備面對各種臨場狀況。每個環節的訓練都是重要的,所以就算想吃早餐想睡覺還是要認真上完這種課唷!(奇怪的呼籲......)

  鏡子遊戲延伸出的意念,因為親自參與遊戲而更加深刻。展演活動從討論到呈現,觀賞和被觀賞,引發出許多想法互相激盪,言語之外相當新鮮的討論方式。當參與者累積了一定的反動情緒、改變現況的使命感,洛書說了句「離開營隊後別忘了你們現在的感覺」給了當頭棒喝。這種熱忱不該僅是情境式地、隨機營造出來的,如何保有現下非做不可的心情,以源源不絕的動力在更困難的現實中實踐目標,是個不簡單的挑戰。

  攻防戰的經驗也很特別。第一關的灰塵老師耐心地聽我講話,最後仍以「幫你談談看但成功機會不大」作結論,好老師或者含糊其辭,或者真的沒辦法,像鏡子遊戲中困在層層制度裡,該怎麼突破這種朦朧的困境?(所謂朦朧是為你帶來希望,卻讓你達不成願望,不直接的阻撓。)第二關小幽飾演的行政人員和學校主任根本是同個人嘛!不停說著包裝過的漂亮話,將你誘導到他所期待的方向上,莫名奇妙地就會被和諧掉了。接下來是模擬的公聽會,體會到原來公聽會也可以「不公平、不公正、不公開」,種種看似符合程序的作為,皆可設計成有利於己的陷阱,更進一步合理化自身惡行,此時掌握主導權更顯必要。原本害怕和師長打交道的我,經過這輪的體驗,重新建立起主動爭取的勇氣,希望實際上可以順利運作。

  第一部片讓我再次認真地思索民主。小窺中共民主教育的情況,順便檢視台灣民主現況。片中小朋友誇張的行為和台灣現在候選人的作為根本沒兩樣,難道舉行了亂七八糟的選舉,就稱得上是民主嗎?民主的核心價值是什麼,又該如何教育?第二部片劇情誇張(中間因為太累差點睡著)卻也延伸出關於同儕支持的討論,掐到了我遇過的困境:實踐中的孤獨無論是精神上或實務上都讓人難以為繼,甚至一度想過全盤放棄。那是後來體會到的,現在仍在努力的部份。

  關於企劃書有想過要不構思個更積極、更能爭取校園民主的行動,因為不斷強調「企畫必須實踐」才決定將下學期打預計的具體行動丟出來再好好想過。講起來好像比較輕鬆,其實原有的問題依然存在,這就得另起文章釐清了。

  我要承認我很喜歡這個營隊(羞)地點環境清幽還可以泡著涼涼的溪水吃便當,相處的氣氛也很融洽,討論時態度積極,玩鬧時也毫不吝嗇(?)那種每個人都被接納、同為一體的感覺對我來說很珍貴。雖說營隊結束後無法放鬆,反而要為後續行動煩惱,不過也增添了不少信心,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oolmay21 的頭像
    coolmay21

    淵穆光華

    coolmay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